PECS分為6個訓練階段,每個階段都有清晰的目標,以下是6個訓練階段的簡介:
第一階段:以物換物
此階段的目標是希望學童建立出一個溝通的基本模式。當學童看到一件很喜歡對象的時候,要主動拿取該對象的圖卡,交到訓練員手中,以換取喜歡的物件。此階段和下一階段需要兩位訓練員,訓練員在訓練時候應避免口頭提示。
第二階段:增加自發性
此階段的目標為增加學生溝通的自發性。學生要自行走向溝通板,拿起圖卡,走向訓練員,將圖卡放在訓練員手中。背后訓練員的角色逐漸淡出。
第三階段:辨認圖卡
當學生建立了溝通模式及提高了溝通的自發性后,可以學習辨認圖卡。學生想得到某一對象時,他要走向溝通板,在眾多圖卡中取出正確的圖卡,走向訓練員,把圖卡交到其手中。訓練員會逐漸增加圖卡的數量,讓學生辨認。
訓練員可以使用不同程度的增強物幫助學生辨認圖卡,例如展示一種學生喜歡的東西和一種學生厭惡的東西,讓他使用圖卡選擇想要的東西。訓練員亦可以控制空白圖卡、彩色圖卡、圖卡線條、圖卡大小對比、圖卡位置和圖卡立體程度來幫助學生。
第四階段:句式結構
當學生學習了一定數量的圖卡后,可以開始學習組織句子了。當學生想要得到某件對象,他要走到溝通板處,拿起「我要」圖卡,貼在句子尺上,再拿起物件圖卡,貼在「我要」圖卡之后,然后拿起句子尺,交到訓練員手中。
學生應該先學習最實用和簡單的句子,例如「我要 (對象)」。訓練員在開始時可先把「我要」圖卡貼在句子尺上,讓學生拿起「對象」圖卡貼上去,以完成句子。當學生熟習技巧后,可讓學生自行組識整句句子。
第五階段:回應你要什么?
當學生對使用圖卡表達運用自如以后,可以學習響應「你要什么?」的提問了。訓練員可以運用延遲提示策略來訓練學生,最初提出問題后可以立即提示,以后可以視乎學生的表現逐漸延遲提示,到最后當學生可以自行響應問題,訓練員便不用提示了。
第六階段:能回答評論性問題及表達意念
當學生掌握了上述階段的目標后,可以學習回答評論性和描述性的問題,例如「你要什么?」、「你看到什么?」和「你聽到什么?」等。在這階段,學生已經不只表達個人需要,更會學習對事情和環境作出描述和評論。
- 發表跟帖